python基础语法学习归档
2023-01-24 02:08:56 # 码上 # python

记录下py自学道路上的苦难🐶

数据处理

print(*objects, sep = ' ', end = '\n', file = sys.stdout, flush = False)

print('金枪鱼', '三文鱼', '鲷鱼')
print('金枪鱼', '三文鱼', '鲷鱼', sep = '+')
# sep控制多个值之间的分隔符,默认是空格
print('金枪鱼', '三文鱼', '鲷鱼', sep = '+', end = '=?')
# end控制打印结果的结尾,默认是换行)
>>>金枪鱼 三文鱼 鲷鱼
金枪鱼+三文鱼+鲷鱼
金枪鱼+三文鱼+鲷鱼=?
#无引号 计算机识别括号中的内容后打印结果
print(1+1)
>>>2

#单引号 计算机无需理解内容,原样复述引号中的内容
print('1+1')
>>>1+1

#双引号 计算机无需理解,原样复述引号中的内容,可以输出内容中的单引号
print("let's go")
>>>let's go

#三引号 计算机无需理解,原样复述引号中的内容,可以保留引号内原格式
print('''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print( )函数里有个参数’end’是用来控制换行行数和结尾字符,在print( )结尾加入end=''可实现输出不换行

print('hello',end='')
print('world')
>>>helloworld

print('hello',end=' ')
print('world')
>>>hello world

print('hello',end='!')
print('world')
>>>hello!world

print('') 用来换行

变量与赋值

变量的命名

  • 只能是一个词
  • 只能包含字母、数字和下划线
  • 不能出现操作符 + - 等
  • 不能以数字开头
  • 尽量描述包含的数据内容
  • 不要使用Python函数名或关键字

赋值符号=不是左边等于右边的意思。仅仅表示赋值动作

运算符= =代表左右两边相等的符号

#赋值
name = '以西'
#等于
name = = '以西'

常用转义字符

【\】+ 转义内容英文缩写首字母

转义字符 意义
\a 响铃(BEL)
\b 退格(BS),将当前位置移到前一列
\f 换页(FF),将当前位置移到下页开头
\n 换行(LF),将当前位置移到下一行开头回车
\r 回车(CR),将当前位置移到本行开头
\t 水平制表(HT)(跳到下一个TAB位置)
\v 垂直制表(VT)
\\ 代表一个反斜线字符“\”
\‘ 代表一个单引号字符
\“ 代表一个双引号字符
\0 空字符(NUL)
\ddd 1到3八进制所代表的任意字符
\xhh 1到2位十六进制所代表的任意字符

数据类型与转换

数据类型

  • 字符串(str)
    • 有层名为【引号】的皮,只要是被【单/双/三引号】这层皮括起来的内容,不论内容是中文、英文、数字甚至火星文。只要是被括起来的,就表示是字符串类型。
  • 整数(int)
    • 整数即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的统称,是没有小数点的数字。
    • 摆脱了引号的马甲
  • 浮点数(float)
    • 比整数多了一个小数点『.』
    • 浮点数的运算是不精确的(计算机在计算时,会将数字转换为二进制数,转换的过程中出现了误差)

type( )函数

print(type(1))
>>> <type 'int'>
print(type('runoob'))
>>> <type 'str'>
print(type([2]))
>>> <type 'list'>
print(type({0:'zero'}))
>>> <type 'dict'>

用来判断数据类型

strip( )函数

使用字符串的strip()方法,把多余的内容裁剪掉(字符串.strip()

string = '     python      '

# 去掉字符串string前后两端的空格
str = string.strip()
print(str)

>>>python

运算符

运算符 表示 案例
+ 1+1>>>2
- 1-1>>>0
* 2*2>>>4
/ 2/2>>>1
% 取模 - 返回除的余数 5%2>>>1
// 取整除 - 返回商的整数部分 5//2>>>2
** 幂 - 返回x的y次幂 2**3>>>8

运算顺序:从左到右、括号里的优先、先乘除后加减

tips:

  • ‘/‘为浮点数除法,返回的为浮点结果,print( 16/4 ) >>> 4.0

字符串的拼接

  • 直接用【 + 】将数据进行拼接
  • 不同类型的数据要经过转换后才可以拼接

数据转换

负责转换数据类型的函数一共有3种:

  • str( )
    • 将其他数据类型转成字符串
  • int( )
  • 将其他数据类型转成整数
  • 只有符合整数规范的字符串类数据,才能被int( )强制转换
  • 文字形式,比如中文、英文或者标点符号,不可以被int( )函数强制转换
  • 小数形式的字符串,由于Python的语法规则,也不能使用int( )函数强制转换
    • 对于小数类型的字符串的转化,需要先将其转换为浮点数,再转换为整数
  • int( )函数的本质是将数据转换为整数。所以对于浮点数,int()函数会做取整处理,即直接输出整数部分。
  • float( )
    • 将其他数据类型转成浮点数
    • float( )函数也可以将整数字符串转换为浮点类型。如果括号里面的数据是字符串类型,那这个数据一定得是数字形式

格式化字符串

我们在用+拼接字符串和变量的时候,常常需要考虑变量是什么类型的数据,如果不是字符串类型,还先需要str()函数转换

为了更方便地实现不同数据类型的拼接,用【格式符%】是更常用更便利的一种方式

print('我把'+str(22)+'块钱放在'+str(2)+'个口袋里')
print('我把%s块钱放在%s个口袋里' % (22,2))

格式符%后面有一个字母s,这是一个类型码,用来控制数据显示的类型。%s就表示先占一个字符串类型的位置

其他常见的类型码:

格式符+类型码 含义
%s 字符串显示
%f 浮点数显示
%d 整数显示

%后面的类型码用什么,取决于希望这个%占住的这个位置的数据以什么类型展示出来,如果你希望它以字符串形式展示,那就写%s,如果你希望它以整数形式展示,那就写%d

%f的意思是格式化字符串为浮点型%.1f的意思是格式化字符串为浮点型,并保留1位小数

ps:

print('我的幸运数字是%d' % (8)  #8以整数展示
print('我的幸运数字是%s' % (8) #8以字符串展示

print(8) #整数8与字符串'8'打印出来的结果是一样的
print('8')

选用了不同的类型码,打印出的结果却是一样,原因也已经在代码注释中写清楚了:因为整数8与字符串’8’的打印结果是一样的,所以选两种类型码都OK。但这种“都OK”的情况仅限于整数,对文字是行不通的

format( )函数

format()函数用来占位的是大括号{},不用区分类型码(%+类型码)
具体的语法是:str.format()

# % 格式化:str % ()
print('%s%d'%('数字:',0))
print('%d,%d'%(0,1))
print('%d,%d,%d'%(0,1,0))

name1 = 'Python'
print('I am learning %s'% name1) # 注:当只跟一个数据时,%后可不加括号,format()一定要有。

# format()格式化函数:str.format()
print('{}{}'.format('数字:',0)) # 优势1:不用担心用错类型码。
print('{},{}'.format(0,1)) # 不设置指定位置时,默认按顺序对应。
print('{1},{0}'.format(0,1)) # 优势2:当设置指定位置时,按指定的对应。
print('{0},{1},{0}'.format(0,1)) # 优势3:可多次调用format后的数据。

name2 = 'Python基础语法'
print('我正在学{}'.format(name2)) # format()函数也接受通过参数传入数据。

条件判断与条件嵌套

条件判断

  • 单向判断
    • if…
  • 双向判断
    • if…else…
    • else后边不需要跟限制条件
    • if和else为互斥关系,即不满足if条件,就执行else其他条件
  • 多向判断
    • if…elif…elif…else…
    • elif后可不接else

对于Python而言,冒号和缩进是一种语法。它会帮助Python区分代码之间的层次,理解条件执行的逻辑及先后顺序。【注:缩进是四个空格或一个Tab键】

if嵌套

条件套条件,在原有的基础条件上附件一个额外条件

  • 根据缩进判断层级
  • 根据层级按行执行
  • 根据赋值判断是否适合条件,适合则执行条件下命令,不适合则进入下一判断
  • if嵌套涉及多个条件判断,并且是条件套条件的判断,所以为了理清逻辑,可采用扒洋葱大法写if嵌套
    • 写基础条件代码
    • 写基础条件1的额外条件
    • 写基础条件2的额外条件

input( )函数

input()函数是输入函数,当你在函数的括号内写出问题时,input()函数会将此问题原样显示在屏幕上,并在终端区域等待针对此问题的回答,即输入值。

同时,为了能随时且方便地提取输入值,需要把input( )函数的结果赋给变量

xxx = input()

不管在终端区域输入任何数据类型,input( )函数的输入值一定会强制转换为字符串类型

choice = input('请输入1或2:')
print(type(choice))
>>> <class 'str'>

所以在利用输入值进行条件判断时,注意 = = 前后的数据类型

choice = input('请输入您的选择:')
#变量赋值

if choice == 1: #(此处会出现报错,因为 choice 和 1 的数据类型不同)
#条件判断:条件1
print('xxxxxxx')
#条件1的结果

else:
#条件判断:其他条件
print('xxxxxxxx')
#其他条件的结果

当整数数据类型较多时,可以进行input( )函数结果的强制转换

choice = int(input('请输入您的选择:'))

数据的储存

列表

什么是列表

列表(list)的代码格式:number = [1,2.5,'3']

一个列表需要用中括号[ ]把里面的各种数据框起来,里面的每一个数据叫作“元素”。每个元素之间都要用英文逗号隔开

列表可以容纳各种类型的数据(整数/浮点数/字符串/列表/元组/字典)

从列表提取单个元素

每个元素都有自己的位置编号(即偏移量)

  • 偏移量是从0开始
  • 列表名后加带偏移量的中括号,就能取到相应位置的元素。
  • 通过偏移量来对列表进行索引(可理解为搜索定位),读取我们所需的元素。
  • 列表可通过正负索引来取值,正索引是第一个元素为0,负数索引表示从右边往左数,最右边的元素的索引为-1,倒数第二个元素为-2,同样遵循列表切片规律
number = [1,2.5,'3']
print(number[0])
>>>1
print(number[2])
>>>3

从列表提取多个元素

下列:左右两边的数字指的是列表中元素的偏移量,记住偏移量始终是从0开始的

list = [5,6,7,8,9]
print(list[:])
print(list[2:])
print(list[:2])
print(list[1:3])
print(list[2:4])
print(list[-3:-1])
>>>[5, 6, 7, 8, 9]
[7, 8, 9]
[5, 6]
[6, 7]
[7, 8]
[7, 8]

列表切片规律:左右空,取到头;左要取。右不取(冒号左边空,就要从偏移量为0的元素开始取;右边空,就要取到列表的最后一个元素。冒号左边数字对应的元素要拿,右边的不动)

偏移量取到的是列表中的元素,而切片则是截取了列表的某部分,所以还是数据类型还是列表

给列表增加元素

append函数

list.append()

用append( )给列表增加元素,每次只能增加一个元素

append函数并不生成一个新列表,而是让列表末尾新增一个元素

list = [1,2,3]
list.append(4,5)
print(list)
>>>TypeError: append() takes exactly one argument (2 given)
list.append([4,5])
print(list)
>>>[1, 2, 3, [4, 5]]

append函数没有返回值(或者说返回值是:None)

a.appent(i) 本身就是对列表a进行增加值,并返回一个None

所以a=a.append(i) 这个是错误的,a.append(i) 已满足你的需求了。

a=[]
for i in range(7):
a=a.append(i)
print(a)
>>>AttributeError: 'NoneType' object has no attribute 'append'

a=[]
for i in range(7):
a.append(i)
print(a)
>>>[0, 1, 2, 3, 4, 5, 6]
pop( )函数

用于移除列表中的一个元素(默认最后一个元素),并且返回该元素的值

  • 提取:取到元素,对列表没有影响
  • 删除:删除列表的元素。
list1 = ['0','1','2','3']
print(list1.pop()) # 默认删除最后一个元素,并返回该元素的值。
>>>3
print(list1)
>>>['0', '1', '2']
print(list1.pop(0)) # 也可指定删除某个元素,并返回该元素的值。
>>>0
print(list1)
>>>['1', '2']

给列表删除元素

del语句

del list[ ]

既能删除一个元素,也能一次删除多个元素(原理和切片类似,左取右不取)

复制列表

list.copy()

合并列表

  • append( )
    • a.append(b) 将b作为一个整体(数据项)加到a的最后
a = [1, 2, 3]
b = ['A', 'B', 'C']
a.append(b)
print a
>>>[1, 2, 3, ['A', 'B', 'C']]
  • extend( )
    • a.extend(b) 将b中的元素逐个(数据集合)加到a的最后
a = [1, 2, 3]
b = ['A', 'B', 'C']
a.extend(b)
print a
>>>[1, 2, 3, 'A', 'B', 'C']
  • insert( )
    • a.insert(i,b) 将b作为一个整体(数据项)加到a中第i个位置
a = [1, 2, 3]
b = ['A', 'B', 'C']
a.insert(1,b)
print a
>>>[1, ['A', 'B', 'C'], 2, 3]
  • a+b 两个list直接相加(按原list中元素顺序合并)
a = [1, 2, 3]
b = ['A', 'B', 'C', 1]
c = a + b
print c
>>>[1, 2, 3, 'A', 'B', 'C', 1]
  • a[i:i]=b 切片操作
a = [1, 2, 3]
b = ['A', 'B', 'C', 1]
a[len(a):len(a)] = b
c = a
print c
>>>[1, 2, 3, 'A', 'B', 'C', 1] #b合并到a的位置由a[i:i]=b中的i决定

列表排序

sort() 函数用于对原列表进行排序,如果指定参数,则使用比较函数指定的比较函数,该方法没有返回值

sort()方法语法:

list.sort(cmp=None, key=None, reverse=False)

  • cmp – 可选参数, 如果指定了该参数会使用该参数的方法进行排序。
  • key – 主要是用来进行比较的元素,只有一个参数,具体的函数的参数就是取自于可迭代对象中,指定可迭代对象中的一个元素来进行排序。
  • reverse – 排序规则,reverse = True 降序, reverse = False 升序(默认)。

index函数

index( ) 函数用于找出列表中某个元素第一次出现的索引位置。
语法为:list.index(obj)

num = [0,1,0,1,2]
print(num.index(1)) # 数字1首先出现的索引位置是list[1](索引位置从0开始)。
print(num.index(2)) # 数字2首先出现的索引位置是list[4]。
>>>1
4

字典

什么是字典

scores = {'同学1':100,'同学2':95,'同学3':88,'同学4':59}

字典和列表有3个地方是一样的:

  • 有名称
  • 要用=赋值
  • 用逗号作为元素间的分隔符

而不一样的有两处:

  • 列表外层用的是中括号[ ],字典的外层是大括号{ }
  • 列表中的元素是自成一体的,而字典的元素是由一个个键值对构成的,用英文冒号连接。如'同学1':100'同学1'叫键(key),100叫值(value)
  • 唯一的键和对应的值形成的组合,我们就叫做【键值对】
  • 字典中的键具备唯一性,而值可重复
    • 即如果不小心声明了两个以'同学1'为键的【键值对】,后出现的【键值对】会覆盖前面的【键值对】
    • 字典中键是唯一的,如果重复最后的一个键值对会替换前面的。
dict = {'a': 1, 'b': 2, 'b': '3'}
print(dict)
print(dict['b'])
>>> {'a': 1, 'b': '3'}

从字典提取元素

从字典中提取对应的值的用法。和列表相似的是要用[ ],不过因为字典没有偏移量,所以在中括号中应该写键的名称

dict['同学1']

给字典增加元素

新增键值对要用到赋值语句dict[key] = value

给字典删除元素

删除字典里键值对的代码是del语句del dict[key]

元组

元组和列表很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元组的元素不能修改。

tuple = ('A','B')

元组和列表都是序列,提取的方式也是偏移量,如 tuple[1]、tuple[1:],另外,元组也支持任意的嵌套

元组中只包含一个元素时,需要在元素后面添加逗号

tup1 = (50,)

列表和字典的异同

students1 = ['小明','小红','小刚']
students2 = ['小刚','小明','小红']
print(students1 == students2)
>>>False

scores1 = {'小明':95,'小红':90,'小刚':100}
scores2 = {'小刚':100,'小明':95,'小红':90}
print(scores1 == scores2)
>>>True
  • 一个很重要的不同点是列表中的元素是有自己明确的“位置”的,所以即使看似相同的元素,只要在列表所处的位置不同,它们就是两个不同的元素,但字典调动顺序则不影响。
  • 因为列表中的数据是有序排列的,而字典中的数据是随机排列的。
  • 列表有序,要用偏移量定位;字典无序,便通过唯一的键来取值。

  • 在列表和字典中,如果要修改元素,都可用赋值语句来完成
list1 = ['1','2','3','4']
list1[1] = '100'
print(list1)
>>> ['1', '100', '3', '4']

dict1 = {'小明':'男'}
dict1['小明'] = '女'
print(dict1)
>>> {'小明': '女'}
  • 支持任意嵌套
    • 列表可嵌套其他列表和字典,字典也可嵌套其他字典和列表。
#列表的嵌套类型
number = [['1','2','3','4'],['5','6','7','8']]
print(students[1][3])
>>>8
#字典的嵌套类型
scores = {
'第一组':{'小明':95,'小红':90,'小刚':100,'小美':85},
'第二组':{'小强':99,'小兰':89,'小伟':93,'小芳':88}
}
print(scores['第二组']['小芳'])
>>> 88
#列表和字典相互嵌套
# 最外层是大括号,所以是字典嵌套列表,先找到字典的键对应的列表,再判断列表中要取出元素的偏移量
students = {
'第一组':['小明','小红','小刚','小美'],
'第二组':['小强','小兰','小伟','小芳']
}
print(students['第一组'][3])
#取出'第一组'对应列表偏移量为3的元素,即'小美'

# 最外层是中括号,所以是列表嵌套字典,先判断字典是列表的第几个元素,再找出要取出的值相对应的键
scores = [
{'小明':95,'小红':90,'小刚':100,'小美':85},
{'小强':99,'小兰':89,'小伟':93,'小芳':88}
]
print(scores[1]['小强'])
#先定位到列表偏移量为1的元素,即第二个字典,再取出字典里键为'小强'对应的值,即99。

循环

for…in…循环

for i in [0,1,2,3,4,5]:
print(i)
>>>0
1
2
3
4
5
  • i即item
  • [1,2,3,4,5]即循环的对象,也可以是列表,字典,字符串
  • 循环的过程为遍历

range( )函数

for i in range(6):
print(i)
>>>0
1
2
3
4
5

使用range(x)函数,就可以生成一个从0x-1的整数序列

使用range(a,b) 函数,就可以生成一个从ab-1的整数序列

想实现把一段代码固定重复n次时,就可以直接使用for i in range(n)

for i in range(3):
print('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range(a,b,c)

  • a:计数从a开始。不填时,默认从0开始
  • b:计数到b 结束,但不包括b
  • c:计数的间隔,不填时默认为1
for i in range(0,10,3):
print(i)
>>>0
3
6
9

while循环

a = 0
#执行子句的必备条件
while a < 5:
#while子句
a=a+1
print(a)

两种循环的应用场景

for循环和while循环最大的区别在于【循环的工作量是否确定】

for循环的逻辑是把【所有工作做完】才停止。

while循环就像哨卡放行,【满足条件就一直运行】,直到不满足条件就停止循环

所以当【工作量确定】时,就可以让for循环来完成重复性工作。反之,要【工作量不确定】时可以让while循环来工作

布尔值

计算机的逻辑判断,只有两种结果,就是True(英文意思是“真”)和False(英文意思是“假”),没有灰色地带。这个计算真假的过程,叫做【布尔运算】,而TrueFalse,也就叫做【布尔值】

  • 用数据做逻辑判断的过程叫做【布尔运算】
  • 【布尔运算】会产生【布尔值】
  • 【布尔值】分为True (判断为真)和False (判断为假)
  • True和False就像【开关】一样,决定if语句和while循环语句是否运行

布尔运算的三种方式:

  • 两个数值作比较

    • 用两个数值做比较的【布尔运算】,主要包含以下情况:

    • 等于 ==
      不等于 !=
      大于 >
      小于 <
      大于等于 >=
      小于等于 <=
  • 直接用数值做运算

    • False True
      0 任意整数及浮点数
      ‘’(空字符串) 字符串
      [1,2,3]
      {}(空字典) {1:1,2:1}
      None
  • 布尔值之间的运算

    • andornotinnot in五种运算
    • a==1 and b==1的意思是【a=1并且b=1】,要两个条件都满足,才能判断为True,而a==1 or b==1的意思是【a=1或者b=1】,只要两个条件满足一个,就能判断为True
    • not运算。这个运算很简单,表示翻转的意思。not True就等于Falsenot False就等于True
    • in的意思是“判断一个元素是否在一堆数据之中”,not in反之。
      • 如果涉及到的数据集合是字典的话,【in】和【not in】就可以用来判断字典中是否存在某个【键】:

bool( )函数

可以使用bool()函数来查看一个数据会被判断为真还是假。这个函数的用法与type()函数相似,在bool()函数括号中放入我们想要判断真假的数据,然后print出来即可。

print('以下数据判断结果都是【假】:')
print(bool(False))
print(bool(0))
print(bool(''))
print(bool(None))
>>>False

print('以下数据判断结果都是【真】:')
print(bool(True))
print(bool(1))
print(bool('abc'))
>>>True

break语句

break语句,是用来结束循环的

# break语句搭配for循环
for...in...:
...
if ...:
break

# break语句搭配while循环
while...(条件):
...
if ...:
break

if...break的意思是如果满足了某一个条件,就提前结束循环。这个只能在循环内部使用。

continue语句

continue的意思是“继续”。这个子句也是在循环内部使用的。当某个条件被满足的时候,触发continue语句,将跳过之后的代码,直接回到循环的开始

# continue语句搭配for循环
for...in...:
...
if ...:
continue
...

# continue语句搭配while循环
while...(条件):
...
if ...:
continue
...

pass语句

pass语句意思是“跳过”


if ...:
...
else:
pass

else语句

else不但可以和if配合使用,它还能跟for循环和while循环配合使用

for循环和while循环执行完毕或者中断后,就执行循环后面的else语句

当循环中触发了break语句,就不会执行循环后面的else语句

for i in ...:
...
else:
...

while...(条件):
...
else:
...

实战思索

完成一个项目的流程:

  • 明确项目目标
  • 分析过程,拆解项目
  • 逐步执行,代码实现

瓶颈:

  • 知识学完就忘
  • 缺乏解题能力

解决途径:

  • 知识管理

    • 【掌握】知识和【记住】知识是两个概念:【掌握知识】是知道有这个知识点,并了解它该往哪用,而【记住知识】只是强行记忆知识点,但不一定知道怎么用,用在哪。

    • 在初期,很多知识只需要在使用的时候有个印象,遇到不明确的,就去翻看学习记录,找到知识点的具体用法,再运行代码检验

    • 较为有效的学习方法:【案例笔记法】。它包括了两种类型的笔记:【用法查询笔记】和【深度理解笔记】。

      • 【用法查询笔记】就是记录知识点的基础用法,即学习记录,方便快速查阅,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 【深度理解笔记】重在“理解”,所以笔记内容主要是记录对知识的理解
        • 【用法查询笔记】解决的是“知识点是什么”的问题,【深度理解笔记】更侧重解决“为什么要用”以及“怎么用这个知识点”的问题。
  • 解题思路

    • 分析问题,明确结果
    • 思考需要的知识,或搜索新知识
    • 思考切入点
    • 尝试解决问题的一部分
    • 重复1-4步

函数

参数

函数后面都跟了个括号

括号里放的东西,也就是需要输入给函数的数据,它在函数中被称作【参数】

【参数】指向的是函数要接收、处理怎样的数据(可以把它理解成自变量)。

比如**len( )**函数会根据括号里放的参数的不同,输出(返回)不同的值。

参数类型

  • 位置参数

    • 位置参数】当有多个参数的时候,如果不进行其他操作,就会按照顺序和数量传递,这也是最常见的参数类型。
  • 默认参数

    • 【默认参数】直接在定义函数的时候给参数赋值
    • 默认参数必须放在位置参数之后
    • 如果一个函数的某个参数值总是固定的,那么设置默认参数就免去了每次都要传递的麻烦。不过默认参数也可以改变参数值
  • 不定长参数

    • 格式比较特殊,是一个星号*加上参数名,它的返回值也比较特殊
def menu(ap,*barbeque):
return ap,barbeque

order = menu('烤鸡翅','烤茄子','烤玉米')

print(order)
print(type(order))
>>>('烤鸡翅', ('烤茄子', '烤玉米'))
<class 'tuple'>
  • 返回元组类型数据

定义和调用函数

定义函数

# 定义函数基本语法
# 函数名:1. 名字最好能体现函数的功能,一般用小写字母和单下划线、数字等组合
# 2. 不可与内置函数重名(内置函数不需要定义即可直接使用)

def 函数名(参数):
# 参数:根据函数功能,括号里可以有多个参数,也可以不带参数,命名规则与函数名相同
# 规范:括号是英文括号,后面的冒号不能丢
函数体
# 函数体:函数的执行过程,体现函数功能的语句,要缩进,一般是四个空格
return 语句
# return语句:后面可以接多种数据类型,如果函数不需要返回值的话,可以省略
# 没有return语句的函数,Python也会在末尾隐性地加上return None,即返回None值。
# 在函数定义语法中, return语句是函数的最后一行代码,执行到 return 语句便会停止,即: return 语句下方的语句将不再执行。

调用函数

输入函数名和参数所对应的值,这个过程在函数里叫作参数的传递(pass)。

name(self)

返回多个值

要返回多个值,只需将返回的值写在return语句后面,用英文逗号隔开即可。

同样会返回元组的数据类型

多个函数间的配合

变量作用域

当多个函数同时运行时,就涉及函数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 变量作用域。

  • 一个在函数内部赋值的变量仅能在该函数内部使用(局部作用域),它们被称作【局部变量】
  • 在所有函数之外赋值的变量,可以在程序的任何位置使用(全局作用域),它们被称作【全局变量】

“局部变量”和”全局变量“的解决方法:

  • 把局部变量都放在函数外,变成全局变量
  • 利用global语句将局部变量声明为全局变量

局部变量和全局变量同名处理

  • 内部函数,不修改全局变量可以访问全局变量
  • 内部函数,修改同名全局变量,则python会认为它是一个局部变量
  • 在内部函数修改同名全局变量之前调用变量名称(如print sum),则引发Unbound-LocalError

在程序中设置的 sum 属于全局变量,而在函数中没有 sum 的定义,根据python访问局部变量和全局变量的规则:当搜索一个变量的时候,python先从局部作用域开始搜索,如果在局部作用域没有找到那个变量,那样python就在全局变量中找这个变量,如果找不到抛出异常(NAMEERROR或者Unbound-LocalError,这取决于python版本。)

如果内部函数有引用外部函数的同名变量或者全局变量,并且对这个变量有修改.那么python会认为它是一个局部变量,又因为函数中没有sum的定义和赋值,所以报错。

从下面两个程序看单独的访问或者修改全局变量,并不报错~

访问全局变量:

import sys

sum=5
def add(a=1,b=3):
print(a,b)
print(sum) #仅仅访问
add(4,8)
print(sum)

>>>4 8
5
5

修改同名的全局变量,则认为是一个局部变量:

import sys
sum=5
def add(a=1,b=3):
print(a,b)
#内部函数有引用外部函数的同名变量或者全局变量,并且对这个变量有修改.那么python会认为它是一个局部变量
sum=b+a #在函数内部修改
print(sum)
add(4,8)

>>>4 8
12

下面的程序就会因为”如果内部函数有引用外部函数的同名变量或者全局变量,并且对这个变量有修改。那么 python 会认为它是一个局部变量,又因为函数中没有 sum 的定义和赋值,所以报错:

import sys
sum=5
def add(a=1,b=3):
print(a,b)
print(sum) #内部函数引用同名变量,并且修改这个变量。python会认为它是局部变量。因为在此处print之前,没有定义sum变量,所以会报错(建议与情况一比较,备注:此处只是比上例先print sum)
sum=b+a
print(sum)
add(4,8)
print(sum)

>>>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
...
...
UnboundLocalError: local variable 'sum' referenced before assignment

遇到在程序中访问全局变量并且要修改全局变量的值的情况可以使用:global 关键字,在函数中声明此变量是全局变量。

import sys

sum=5
print('改变之前:sum=',sum)
def add(a=1,b=3):
global sum
print('add 函数中:sum=',sum)
sum=b+a
print('函数中改变之后:sum= ',sum)
add(4,8)
print('改变之后 sum=',sum)

>>>
改变之前:sum= 5
add 函数中:sum= 5
函数中改变之后:sum= 12
改变之后 sum= 12
# 对比示范
x = 100
def func():
print(x)
x = 1000
print(x)
func()


sum=5
def add(a=1,b=3):
print(a,b)
print(sum)
add(4,8)
print(sum)

>>>上面会报错
下面输出:4 8
5
5

# 因为上边的函数内的局部变量x与外边的全局变量名称一样,并且修改这个变量。python会认为它是局部变量。因为在此处print之前,没有定义x变量,所以会报错

函数的嵌套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print(len(‘cool’)),这里就是print( )嵌套了len( ),Python会先执行len( )函数,得到一个返回值,再由print( )打印出来。

嵌套的逻辑:def语句后的代码块只是封装了函数的功能,如果没有被调用,那么def语句后面的代码永远不会被执行。

def 函数a():		#某个功能独立的函数a
...
def 函数b(): # 某个功能独立的函数b
...
def 函数c(): #某个功能独立的函数c
...
...
def 主函数()∶ #将各个功能打包到一起的函数,形成“程序入口”
函数a() #调用a函数
函数b() #调用b函数
函数c() #调用c函数
...
主函数()

如何debug

a = input('请输入密码:')
if a == '123456'
print('通过')

>>># 报错
line 2
if a == '123456'
^
SyntaxError: invalid syntax

报错里通常包含三个关键信息

  • line 2代表这个bug出现在第2行,所以,我们在Debug的时候,可以优先从第2行开始检查。
  • ^代表bug发生的位置,这里指出的位置是第二行末尾。
  • SyntaxError指的是语法错误。

常用报错类型

异常名称 描述
BaseException 所有异常的基类
SystemExit 解释器请求退出
KeyboardInterrupt 用户中断执行(通常是输入^C)
Exception 常规错误的基类
StopIteration 迭代器没有更多的值
GeneratorExit 生成器(generator)发生异常来通知退出
StandardError 所有的内建标准异常的基类
ArithmeticError 所有数值计算错误的基类
FloatingPointError 浮点计算错误
OverflowError 数值运算超出最大限制
ZeroDivisionError 除(或取模)零 (所有数据类型)
AssertionError 断言语句失败
AttributeError 对象没有这个属性
EOFError 没有内建输入,到达EOF 标记
EnvironmentError 操作系统错误的基类
IOError 输入/输出操作失败
OSError 操作系统错误
WindowsError 系统调用失败
ImportError 导入模块/对象失败
LookupError 无效数据查询的基类
IndexError 序列中没有此索引(index)
KeyError 映射中没有这个键
MemoryError 内存溢出错误(对于Python 解释器不是致命的)
NameError 未声明/初始化对象 (没有属性)
UnboundLocalError 访问未初始化的本地变量
ReferenceError 弱引用(Weak reference)试图访问已经垃圾回收了的对象
RuntimeError 一般的运行时错误
NotImplementedError 尚未实现的方法
SyntaxError Python 语法错误
IndentationError 缩进错误
TabError Tab 和空格混用
SystemError 一般的解释器系统错误
TypeError 对类型无效的操作
ValueError 传入无效的参数
UnicodeError Unicode 相关的错误
UnicodeDecodeError Unicode 解码时的错误
UnicodeEncodeError Unicode 编码时错误
UnicodeTranslateError Unicode 转换时错误
Warning 警告的基类
DeprecationWarning 关于被弃用的特征的警告
FutureWarning 关于构造将来语义会有改变的警告
OverflowWarning 旧的关于自动提升为长整型(long)的警告
PendingDeprecationWarning 关于特性将会被废弃的警告
RuntimeWarning 可疑的运行时行为(runtime behavior)的警告
SyntaxWarning 可疑的语法的警告
UserWarning 用户代码生成的警告

自检清单

  • 漏了末尾的冒号,如if语句、循环语句、定义函数
  • 缩进错误,该缩进的时候没缩进,不该缩进的时候缩进了
  • 把英文符号写成中文符号,如()、:。。
  • 字符串拼接的时候,把字符串和数字拼在一起
  • 没有定义变量
  • ‘==’和’=’混用

解决思路不清的两个工具

  • print( )函数
  • 用“#”暂时注释部分代码
    • 多行注释有两种快捷操作:1、在需要注释的多行代码块前后加一组三引号’’’ 2、选中代码后使用快捷键操作:Windows快捷键是ctrl+/,Mac为cmd+/,适用于本地编辑器)

异常处理机制

为了不让一些无关痛痒的小错影响程序的后续执行,Python提供了一种异常处理的机制,可以在异常出现时即时捕获,然后内部消化掉,让程序继续运行。

这就是try…except…语句,具体用法如下:

try:
fh = open("testfile", "w")
fh.write("这是一个测试文件,用于测试异常!!")
except IOError:
print("Error: 没有找到文件或读取文件失败")
else:
print("内容写入文件成功")
fh.close()

try下面可以包含多个except,针对不同的报错,类似多个 elif

如果在try子句执行时没有发生异常,python将执行else语句后的语句(如果有else的话),然后控制流通过整个try语句。

# 将两个(或多个)异常放在一起,只要触发其中一个,就执行所包含的代码。
except(ZeroDivisionError,ValueError):
print('你的输入有误,请重新输入!')

# 常规错误的基类,假设不想提供很精细的提示,可以用这个语句响应常规错误。
except Exception:
print('你的输入有误,请重新输入!')

类与对象

面向对象编程

与面向对象编程(Object Oriented Programming)相对应的是面向过程编程

面向过程编程:首先分析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步骤(即“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第三步做什么”),然后用函数实现各个步骤,再依次调用。

而面向对象编程,会将程序看作是一组对象的集合

用这种思维设计代码时,考虑的不是程序具体的执行过程(即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而是考虑先创建某个类,在类中设定好属性和方法,即是什么,和能做什么

接着,再以类为模版创建一个实例对象,用这个实例去调用类中定义好的属性和方法即可。

其实从开始就在接触类(class),比如整数、字符串、浮点数等,不同的数据类型就属于不同的类。

类之所以为类是因为每一个类之下都包含无数相似的不同个例。你我他,都属于人类。

编程世界中,每个类也会有众多实际的个例。比如数字1和2,都属于整数类;’第一个栗子’和’第二个栗子’,都属于字符串类。在Python的术语里,把类的个例就叫做实例 (instance),可理解为“实际的例子”。

Python中的对象等于类和实例的集合,即类可以看作是对象,实例也可以看作是对象

“电脑很强大”,“我的电脑卡了”。前者说的是电脑类(类对象),后者说的是我的电脑(实例对象)。

万事万物,皆为对象

类的创建和调用

类有两种特性

  • 第一种是描述事物是怎样的,有什么特征,比如黑眼睛、黄皮肤。
  • 第二种是描述事物能做什么,有哪些行为和作用,比如能用筷子吃饭、会讲汉语。

第一种叫作属性(attribute),第二种叫作方法(method)

例如列表的属性有:外层有中括号,元素之间用英文逗号隔开,方法有:都可以做增删改操作(如 append、del等)

类的创建和调用

  • 类的创建:class语句

  • 类的属性创建:赋值语句

  • 实例方法的创建:def method1(self):

  • 类的实例化:实例名=类名( )

  • 调用类的属性:实例名.属性调用类的方法:实例名.方法()

类的创建

格式:

class Computer:						# 类的创建:class 类名+冒号,后面的语句要缩进

screen = True # 类的属性的创建:通过赋值语句

def start(self): # 实例方法的创建:def + 方法名(self)
print('电脑正在开机中……') # 执行过程

# 在类中赋值的变量叫作属性,类中定义的函数叫作方法(以此和普通函数区分)
# 实例方法是指类中参数带self 的函数,是类方法的一种形式,也是最常用的用法
# 类名的首字母要大写
创建类的两个关键点
特殊参数:self

self会接收实例化过程中传入的数据,当实例对象创建后,实例便会代替 self,即self 是所有实例的替身

可见,self的作用相当于先给实例占了个位置,等到实例创建好就“功成身退,退位让贤”。

同理,如果想在类的方法内部调用其他方法时,我们也需要用到self来代表实例。

  • 只要在类中用def创建方法时,就必须把第一个参数位置留给 self,并在调用方法时忽略它(不用给self传参)。
  • 当在类的方法内部想调用类属性或其他方法时,就要采用self.属性名self.方法名的格式。
  • 这个特殊参数的名字可以被修改,但是作用不会改变。但是依旧建议使用 self作为特殊参数的名字,使用一个标准的名称有很多优点,比如其他程序员可以迅速识别它,有些IDE(集成开发环境)也可以迅速识别出来它的用处。
特殊方法:初始化方法

定义初始化方法的格式是def __init__(self),是由init加左右两边的【双】下划线组成( initialize “初始化”的缩写)

初始化方法的作用在于:当每个实例对象创建时,该方法内的代码无须调用就会自动运行。

利用这个特性,在编写习惯上,会在初始化方法内部完成类属性的创建,为类属性设置初始值,这样类中的其他方法就能直接、随时调用

如此一来,类的其他方法就能通过self.属性名的形式调用传入的数据了

class Chinese:

def __init__(self, name, birth, region):
self.name = name # self.name = '以西'
self.birth = birth # self.birth = 'NewYork'
self.region = region # self.region = '洛阳'

def born(self):
print(self.name + '出生在' + self.birth)

def live(self):
print(self.name + '居住在' + self.region)

person = Chinese('以西','NewYork','洛阳') # 传入初始化方法的参数
person.born()
person.live()

类的调用

格式:

class Computer:
screen = True

def start(self):
print('电脑正在开机中……')

my_computer = Computer()
print(my_computer.screen)
my_computer.start()

my_computer = Computer()。这个过程叫作:类的实例化,即在某个类下创建一个实例对象

实例名 = 类名( )

当实例my_computer一被创建出来,就可以调用类中的属性和方法。一句话概括就是:类有的实例都会有调用的语法是实例名.属性实例名.方法

类的继承

A类属于B类,即A类也拥有了B类的所有属性和方法,即A类继承了B类。

在Python中,习惯表述为:A类是B类的子类,B类是A类的父类(或超类)。

类的继承的语法: class A(B)

A为子类,B为父类

class B:在运行时相当于class B(object):。object,是所有类的父类,将其称为根类

子类创建的实例同时也属于父类

父类创建的实例不属于子类

多层继承

继承不仅可以发生在两个层级之间(即父类-子类),还可以有父类的父类、父类的父类的父类……

子类创建的实例可调用所有层级父类的属性和方法

多层继承,属于继承的深度拓展

多重继承

一个类,可以同时继承多个类,语法为class A(B,C,D):

class A(B,C,D):括号里B、C、D的顺序是有讲究的。和子类更相关的父类会放在更左侧

就近原则,A类创建的实例在调用属性和方法时,会先在左侧的父类中找,找不到才会去右侧的父类找

class B:
...

def diet(self):
print('b')

class C:
...

def diet(self):
print('c')

class A(B,C):
pass

a = A()
A.diet()

>>>b

就近原则中多重继承和多层继承混合使用时,若某父类还有父类的话,就会优先先继续往上找到顶。

class C0:
name = 'C0'

class C2(C0):
num = 2

class C1:
num = 1

class C3:
name = 'C3'

class C4(C1,C2,C3):
pass

ins = C4()
print(ins.name)
print(ins.num)

>>>C0
1

多重继承,属于继承的宽度拓展

isinstance( )函数

函数isinstance(),可以用来判断某个实例是否属于某个类

具体用法是输入两个参数(第一个是实例,第二个是类或类组成的元组),输出是布尔值(True 或 False)。

print(isinstance(1,int))
# 判断1是否为整数类的实例
print(isinstance(1,str))
# 判断1是否为字符串类的实例
print(isinstance(1,(int,str)))
# 判断实例是否属于元组里几个类中的一个

>>>True
False
True

类的定制

类的定制的前提是继承

子类可以在继承父类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定制,包括:

创建新属性、新方法

可以直接在子类下新建属性或方法,让子类可以用上父类所没有的属性或方法。这种操作,属于定制中的一种:新增代码。

修改继承到的属性或方法

重写代码,是在子类中,对父类代码的修改

class Chinese:

def land_area(self,area):
print('我们居住的地方,陆地面积是%d万平方公里左右。'% area)

class Cantonese(Chinese):
# 间接对方法进行重写
def land_area(self, area, rate = 0.0188):
Chinese.land_area(self, area * rate)
# 直接继承父类方法,再调整参数。

gonger = Chinese()
yewen = Cantonese()
gonger.land_area(960)
yewen.land_area(960)

子类继承并修改父类方法的操作是在def语句后接父类.方法(参数)

中场休息(一):编写一个图书管理系统

需求: 
- 查询书籍:可以一键查询系统里所有书籍的基本信息和借阅状态
- 添加书籍:往系统添加书籍时,需要输入书籍的基本信息(书名、作家、推荐语)。
- 借阅书籍:当书籍的借阅状态是'未借出3的时候,书籍才可出借,借出后状态变成'已借出'
- 归还书籍:归还成功后书籍的借阅状态会更改成'未借出',可再次被借阅
  • 处理对象是每本具体的书,而每本书都有自己的属性信息,所以可以定义一个Book类,利用Book类创建一个个书的实例,绑定属性

  • 这个管理系统的运行主体,是多个可供选择的功能的叠加,所以可以创建一个系统运行类BookManager,将查询书籍、添加书籍等功能封装成类中的方法以供调用

    • 预期效果是当实例化这个系统运行类的时候,会出现一个菜单,能让用户选择不同的功能

    • ```markdown
      1、查询所有书籍
      2、添加书籍
      3、借阅书籍
      4、归还书籍
      5、退出
      请输入数字选择对应的功能:


      - ```python
      # 初步框架
      class Book:
      def _init_(self):
      ...
      #对实例属性进行初始化
      class BookManager:
      def menu(self):
      ...
      #显示选择菜单,根据不同的选项调用不同的方法
      def show_all_book(self):
      ...
      #显示每本书籍的信息
      def add_book(self):
      ...
      #添加书籍
      def lend_book(self):
      ...
      #借阅书籍
      def return_book(self):
      ...
      #归还书籍

__str__(self)只要在类中定义了__str__(self)方法,那么当使用print打印实例对象的时候,就会直接打印出在这个方法中return的数据

class Book:

def __init__(self, name, author, comment, state = 0):
self.name = name
self.author = author
self.comment = comment
self.state = state

def __str__(self):
if self.state == 0:
status = '未借出'
else:
status = '已借出'
return '名称:《%s》 作者:%s 推荐语:%s\n状态:%s ' % (self.name, self.author, self.comment, status)
book1 = Book('像自由一样美丽','林达','你要用光明来定义黑暗,用黑暗来定义光明')
print(book1)
# 直接打印对象即可,不能写成print(book1.__str__())
  • menu()是与用户互动的界面

    • ```python
      1.查询所有书籍

      调用方法show_all_book()

      2.添加书籍

      调用方法add_book()

      3.借阅书籍

      调用方法lend_book()

      4.归还书籍

      调用方法return_book()

      5.退出系统请输入数字选择对应的功能:

      - 这里用多层条件判断语句即可

      - `show_all_book()`

      - ```python
      class BookManager:

      books = []

      def __init__(self):
      book1 = Book('惶然录','费尔南多·佩索阿','一个迷失方向且濒于崩溃的灵魂的自我启示,一首对默默无闻、失败、智慧、困难和沉默的赞美诗。')
      book2 = Book('以箭为翅','简媜','调和空灵文风与禅宗境界,刻画人间之缘起缘灭。像一条柔韧的绳子,情这个字,不知勒痛多少人的心肉。')
      book3 = Book('心是孤独的猎手','卡森·麦卡勒斯','我们渴望倾诉,却从未倾听。女孩、黑人、哑巴、醉鬼、鳏夫的孤独形态各异,却从未退场。',1)
      self.books.append(book1)
      self.books.append(book2)
      self.books.append(book3)

      def menu(self):
      ...

      def show_all_book(self):
      for book in self.books:
      print(book)
      print('')
  • add_book()

    • ```python
      class Book:

      def __init__(self, name, author, comment, state = 0):
          self.name = name
          self.author = author
          self.comment = comment
          self.state = state
      

      class BookManager:

      books = [] 
      
      def add_book(self):
          new_name = input('请输入书籍名称:')
          new_author =  input('请输入作者名称:')
          new_comment = input('请输入书籍推荐语:')
          # 获取书籍相应信息,赋值给属性
      
          new_book = Book(new_name, new_author, new_comment)
          # 传入参数,创建Book类实例new_book 
          self.books.append(new_book)
          # 将new_book添加到列表books里
          print('书籍录入成功!\n')
      

      manager = BookManager()
      manager.add_book()


      - `lend_book()`

      - ```python
      def check_book(self,name):
      for book in self.books:
      if book.name == name:
      return book
      else:
      return None

      def lend_book(self):
      name = input('请输入书籍的名称:')
      res = self.check_book(name)

      if res != None:
      if res.state == 1:
      print('你来晚了一步,这本书已经被借走了噢')
      else:
      print('借阅成功,借了不看会变胖噢~')
      res.state = 1
      else:
      print('这本书暂时没有收录在系统里呢')
    • lend_book()方法中检测书名的代码抽出来,封装成一个函数。这样就可以在借书和还书的代码里直接调用,不用两处重复写同样的代码

  • return_book

    • ```python
      def return_book(self):
      name = input('请输入归还书籍的名称:')
      res = self.check_book(name)
      # 调用check_book方法,将返回值赋值给变量res
      if res == None:
      # 如果返回的是空值,即这本书的书名不在系统里
          print('没有这本书噢,你恐怕输错了书名~')
      else:
      # 如果返回的是实例对象
          if res.state == 0:
           # 如果实例属性state等于0,即这本书的借阅状态为'未借出'
              print('这本书没有被借走,在等待有缘人的垂青呢!')
          else:
          # 如果实例属性state等于1,即状态为'已借出'
              print('归还成功!')
              res.state = 0
              # 归还后书籍借阅状态为0,重置为'未借出'
      

      最后将个部分代码整理到一起

      ```python
      class Book:

      def __init__(self, name, author, comment, state = 0):
      self.name = name
      self.author = author
      self.comment = comment
      self.state = state

      def __str__(self):
      status = '未借出'
      if self.state == 1:
      status = '已借出'
      return '名称:《%s》 作者:%s 推荐语:%s\n状态:%s ' % (self.name, self.author, self.comment, status)

      class BookManager:

      books = []

      def __init__(self):
      book1 = Book('惶然录','费尔南多·佩索阿','一个迷失方向且濒于崩溃的灵魂的自我启示,一首对默默无闻、失败、智慧、困难和沉默的赞美诗。')
      book2 = Book('以箭为翅','简媜','调和空灵文风与禅宗境界,刻画人间之缘起缘灭。像一条柔韧的绳子,情这个字,不知勒痛多少人的心肉。')
      book3 = Book('心是孤独的猎手','卡森·麦卡勒斯','我们渴望倾诉,却从未倾听。女孩、黑人、哑巴、醉鬼、鳏夫的孤独形态各异,却从未退场。',1)
      self.books.append(book1)
      self.books.append(book2)
      self.books.append(book3)

      def menu(self):
      print('欢迎使用流浪图书管理系统,每本沉默的好书都是一座流浪的岛屿,希望你有缘发现并着陆,为精神家园找到一片栖息地。\n')
      while True:
      print('1.查询所有书籍\n2.添加书籍\n3.借阅书籍\n4.归还书籍\n5.退出系统\n')
      choice = int(input('请输入数字选择对应的功能:'))
      if choice == 1:
      self.show_all_book()
      elif choice == 2:
      self.add_book()
      elif choice == 3:
      self.lend_book()
      elif choice == 4:
      self.return_book()
      else:
      print('感谢使用!愿你我成为爱书之人,在茫茫书海里相遇。')
      break

      def show_all_book(self):
      print('书籍信息如下:')
      for book in self.books:
      print(book)
      print('')

      def add_book(self):
      new_name = input('请输入书籍名称:')
      new_author = input('请输入作者名称:')
      new_comment = input('请输入书籍推荐语:')
      new_book = Book(new_name, new_author, new_comment)
      self.books.append(new_book)
      print('书籍录入成功!\n')

      def check_book(self,name):
      for book in self.books:
      if book.name == name:
      return book
      else:
      return None

      def lend_book(self):
      name = input('请输入书籍的名称:')
      res = self.check_book(name)

      if res != None:
      if res.state == 1:
      print('你来晚了一步,这本书已经被借走了噢')
      else:
      print('借阅成功,借了不看会变胖噢~')
      res.state = 1
      else:
      print('这本书暂时没有收录在系统里呢')

      def return_book(self):
      name = input('请输入归还书籍的名称:')
      res = self.check_book(name)
      if res == None:
      print('没有这本书噢,你恐怕输错了书名~')
      else:
      if res.state == 0:
      print('这本书没有被借走,在等待有缘人的垂青呢!')
      else:
      print('归还成功!')
      res.state = 0

      manager = BookManager()
      manager.menu()

编码

编码的本质就是让只认识0和1的计算机,能够理解人类使用的语言符号,并且将数据转换为二进制进行存储和传输。

二进制

世界上有10种人,懂二进制和不懂二进制的。。。。

00000000 - 0
11111111 - 255 (1×2**7 + 1×2**6 + ... + 1×2**1 + 1×2**0)

用来存放一位二进制数,就是计算机里最小的存储单位,叫做【位】,也叫【比特】(bit)。我们规定8个比特构成一个【字节】(B)(byte),这是计算机里最常用的单位

编码表

如果想要互相沟通而不造成混乱,就必须使用相同的编码规则。如果使用了不同的编码规则,那就会彼此读不懂,这就是为何会出现乱码的情况

为了避免乱码,米国首先出台了ASCII编码(读音:**/ˈæski/**),统一规定了常用符号用哪些二进制数来表示

  • 因为英文字母、数字再加上其他常用符号,也就100来个,因此使用7个比特位(最多表示128位)就够用了,所以一个字节中被剩下的那个比特位就被默认为0

后来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重写了一张编码表,也就是GB2312,它用2个字节,也就是16个比特位,来表示绝大部分(65535个)常用汉字。后来,为了能显示更多的中文,又出台了GBK标准。

为了沟通的便利,Unicode(万国码)应运而生,这套编码表将世界上所有的符号都纳入其中。每个符号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编码,现在Unicode可以容纳100多万个符号,所有语言都可以互通,一个网页上也可以显示多国语言。

看起来似乎解决了编码的问题。但是!问题又来了,自从西方世界吃上了Unicode这口大锅饭,为迁就一些占用字节比较多的语言,英文也要跟着占两个字节。比如要存储A,原本00010001就可以了,现在偏得用两个字节:00000000 00010001才行,这样对计算机空间存储是种极大的浪费!

基于这个痛点,科学家们又提出了新的方法:UTF-8(8-bit Unicode Transformation Format)。它是一种针对Unicode的可变长度字符编码,它可以使用1~4个字节表示一个符号,根据不同的符号而变化字节长度,而当字符在ASCII码的范围时,就用一个字节表示,所以UTF-8还可以兼容ASCII编码。

  • UnicodeUTF-8这种暧昧的关系一言以蔽之:Unicode是内存编码的规范,而UTF-8是如何保存和传输Unicode的手段。

encode( )和decode( )

【编码】encode();反之,就是【解码】decode()

'编码内容'.encode('期望的编码表')
'解码内容'.decode('期望的编码表')
print('以西'.encode('utf-8'))
print('以西'.encode('gbk'))
print(b'\xe4\xbb\xa5\xe8\xa5\xbf'.decode('utf-8'))
print(b'\xd2\xd4\xce\xf7'.decode('gbk'))

>>> b'\xe4\xbb\xa5\xe8\xa5\xbf'
b'\xd2\xd4\xce\xf7'
以西
以西
编码后得到的结果,有一个相同之处,就是最前面都有一个字母b,比如b'\xd2\xd4\xce\xf7',这代表它是bytes(字节)类型的数据
\x是分隔符,用来分隔一个字节和另一个字节。
网址里面有好多的%,它们也是分隔符,替换了Python中的\x

文件读写

读取文件

打开文件

  • 使用**open()**函数打开文件
  • file = open('/Users/Ted/Desktop/test/abc.txt','r',encoding='utf-8')
  • 不设置mode参数的时候,mode参数默认为’r’;
  • 第一个参数是文件地址
  • 第二个参数表示打开文件时的模式。这里是字符串 ‘r’,表示 read,表示我们以的模式打开了这个文件。
    • 除了**’r’,其他还有‘w’(写入),‘a’**(追加)等模式
  • 第三个参数encoding=’utf-8’,表示的是返回的数据采用何种编码,一般采用utf-8或者gbk。注意这里是写encoding而不是encode

绝对路径就是最完整的路径,相对路径指的就是【相对于当前文件夹】的路径,也就是编写的这个py文件所放的文件夹路径

Windows系统里,常用 \ 来表示绝对路径, / 来表示相对路径,所以当你把文件拖入终端的时候,路径就变成:

open('\Users\Ted\Desktop\test\abc.txt')   #绝对路径
open('abc.txt') #相对路径
#相对路径也可以写成open('./abc.txt')

但是 \ 在Python中是转义字符,所以时常会有冲突。为了避坑,Windows的绝对路径通常要稍作处理,写成以下两种格式:

open('C:\\Users\\Ted\\Desktop\\test\\abc.txt')
#将'\'替换成'\\'

open(r'C:\Users\Ted\Desktop\test\abc.txt')
#在路径前加上字母r

读取文件

file = open('/Users/Ted/Desktop/test/abc.txt', 'r',encoding='utf-8') 
filecontent = file.read()

关闭文件

关闭文件,使用的是**close()**函数

file = open('/Users/Ted/Desktop/test/abc.txt','r',encoding='utf-8') 
filecontent = file.read()
print(filecontent)
file.close()
  • 计算机能够打开的文件数量是有限制的,open()过多而不close()的话,就不能再打开文件了。
  • 能保证写入的内容已经在文件里被保存好了。
  • 文件关闭之后就不能再对这个文件进行读写了。如果还需要读写这个文件的话,就要再次 open() 打开这个文件。

写入文件

打开文件

file = open('/Users/Ted/Desktop/test/abc.txt','w',encoding='utf-8') 

open() 中还是三个参数,其他都一样,除了要把第二个参数改成**’w’**,表示write,即以写入的模式打开文件。

写入文件

往文件中写入内容,使用**write()**函数。

file = open('/Users/Ted/Desktop/test/abc.txt', 'w',encoding='utf-8') 
file.write('以西\n')
file.write('搞快点\n')

**’w’写入模式会给暴力清空掉文件,然后再写入。如果你只想增加东西,而不想完全覆盖掉原文件的话,就要使用‘a’**模式,表示append,即追加

关闭文件

还是要记得关闭文件,使用**close()**函数,看代码:

file = open('/Users/Ted/Desktop/test/abc.txt', 'w',encoding='utf-8') 
file.write('以西\n')
file.write('搞快点\n')
file.close()

open( )函数

b(bytes) + b+
r(read,读) r只读,指针在开头,文件不存在则报错 rb二进制只读,其余同左 r+读写,其余同左 rb+二进制读写,其余同左
w(write,写) w只写,文件不存在则新建,存在则覆盖 wb二进制只写,其余同左 w+读写,其余同左 wb二进制读写,其余同左
a(append,追加) a追加,文件存在指针放在末尾,文件不存在则新建 ab二进制追加,其余同左 a+追加且可读,其余同左 ab二进制追加且可读,其余同左

such,有**’wb’**的模式,它的意思是以二进制的方式打开一个文件用于写入。因为图片和音频是以二进制的形式保存的,所以使用wb模式就好了

使用with关键字的写法

为了避免打开文件后忘记关闭,占用资源或当不能确定关闭文件的恰当时机的时候,可以用到关键字with,之前的例子可以写成这样:

# 普通写法
file = open('abc.txt','a')
file.write('以西')
file.close()

# 使用with关键字的写法
with open('abc.txt','a') as file:
#with open('文件地址','读写模式') as 变量名:
#格式:冒号不能丢
file1.write('以西')
#格式:对文件的操作要缩进
#格式:无需用close()关闭

readlines( )函数

按行读取,readlines()** 会从txt文件取得一个列表,列表中的每个字符串就是scores.txt中的每一行。而且每个字符串后面还有换行的\n符号。

模块

类可以封装方法和属性,而模块就是最高级别的程序组织单元。即模块什么都能封装,包括类、变量、函数等等

  • 模块:“.py”后缀的文件即模块
  • 类:使用class语句封装一个类
  • 函数:使用def语句封装一个函数
  • 变量:使用赋值语句赋值一个变量

import语句

用import语句导入模块后,要使用模块中的变量、函数、类,需要在使用时加上**模块.**的格式。

# 这是主程序main.py

import test # 导入test模块

print(test.a) # 使用“模块.变量”调用模块中的变量

test.hi() # 使用“模块.函数()”调用模块中的函数

A = test.Go2() # 使用“变量 = 模块.类()”实例化模块中的类
print(A.a) # 实例化后,不再需要“模块.”
A.do2() # 实例化后,不再需要“模块.”
# 这是次程序test.py

a = '我是模块中的变量a'

def hi():
a = '我是函数里的变量a'
print('函数“hi”已经运行!')

class Go2:
a = '我是类2中的变量a'
def do2(self):
print('函数“do2”已经运行!')

import语句还有一种用法是import…as…。比如觉得import secondary太长,就可以用import secondary as s语句,意思是为“secondary”取个别名为“s”。

另外,当需要同时导入多个模块时,可以用逗号隔开。比如import a,b,c可以同时导入“a.py,b.py,c.py”三个文件。

from … import … 语句

from … import …语句可以从模块中导入一个指定的部分到当前模块。

格式︰

from (模块名) import (指定模块中的变量名/函数名/类名)

效果:

  • 导入模块中的指定部分(变量名/函数名/类名)
  • 导入后的指定的部分可以直接使用,无需加上“模块.”前缀
# 【文件:test.py】
def hi():
print('函数“hi”已经运行!')

# 【文件:main.py】
from test import hi # 从模块test中导入函数“hi”
hi() # 使用函数“hi”时无需加上“模块.”前缀

当需要从模块中指定所有内容直接使用时,可以写成from xx模块 import * 的形式,代表“模块中所有的变量、函数、类”,此时导入后的指定的部分可以直接使用,*无需加上“模块.”前缀

当然也不要为了图方便直接使用from xx模块 import *的形式

这是因为,模块.xx的调用形式能通过阅读代码一眼看出是在调用模块中的变量/函数/方法,而去掉**模块.**后代码就不是那么直观了。

if name == ‘main‘语句

当有一大堆py文件组成一个程序的时候,为了【指明】某个py文件是程序的运行入口,就可以在该py文件中写出这样的代码:

# 【文件:xx.py】

代码块 ①……

if __name__ == '__main__':
代码块 ②……
  • 当xx.py文件被直接运行时,代码块②将被运行。
  • 当xx.py文件作为模块是被其他程序导入时,代码块②不被运行。

这里的【if __name__ == '__main__'】就相当于是 Python 模拟的程序入口

导入第三方模块

Python作为一门胶水语言,一个强大的优势就是它拥有许多第三方的模块可以直接拿来使用

如果是第三方编写的模块,我们需要先从Python的资源管理库下载安装相关的模块文件。

下载安装的方式是打开终端,Windows用户输入pip install + 模块名;苹果电脑输入:pip3 install + 模块名,点击enter即可。(需要预装python解释器和pip)

可以用命令模块.__file__找出了相应模块的文件路径,就可以去打开查看它的代码

如何自学模块

学习模块的核心是搞清楚模块的功能,也就是模块中的函数类方法有什么作用,以及具体使用案例长什么样

random模块为例,可以从阅读官方文档开始:https://docs.python.org/3.6/library/random.html

或者直接百度搜相关的模块教程,重点关注对象是模块中的函数类方法有什么作用,使用的格式是怎样的,然后把使用案例做成笔记

另外可以使用**dir()**函数查看一个模块,看看它里面有什么变量、函数、类、类方法。

第三方模块总结

random模块

import random  # 调用random模块

a = random.random() # 随机从0-1之间(包括0不包括1)抽取一个小数
print(a)

a = random.randint(0,100) # 随机从0-100(包括0和100)之间抽取一个数字
print(a)

a = random.choice('abcdefg') # 随机从字符串,列表等对象中抽取一个元素(可能会重复)
print(a)

a = random.sample('abcdefg', 3) # 随机从字符串,列表等对象中抽取多个不重复的元素
print(a)

items = [1, 2, 3, 4, 5, 6] # “随机洗牌”,比如打乱列表
random.shuffle(items)
print(items)

csv模块

import csv # 调用csv模块

# 读取csv文件
with open("test.csv",newline = '') as f:
reader = csv.reader(f)
#使用csv的reader()方法,创建一个reader对象
for row in reader:
#遍历reader对象的每一行
print(row)

# 写入csv文件
with open('test.csv','a',newline='') as f:
writer = csv.writer(f) # 实例化writer对象
writer.writerow([1,2,3,4,5]) #调用方法

time模块

Python 程序能用很多方式处理日期和时间,转换日期格式是一个常见的功能。

Python 提供了一个 time 和 calendar 模块可以用于格式化日期和时间。

时间间隔是以秒为单位的浮点数

每个时间戳都以自从1970年1月1日午夜(历元)经过了多长时间来表示。

函数time.time()用于获取当前时间戳, 如下实例:

import time  # 引入time模块

ticks = time.time()
print "当前时间戳为:", ticks

时间戳单位最适于做日期运算。但是1970年之前的日期就无法以此表示了。太遥远的日期也不行,UNIX和Windows只支持到2038年。

python中时间日期格式化符号

  • %y 两位数的年份表示(00-99)
  • %Y 四位数的年份表示(000-9999)
  • %m 月份(01-12)
  • %d 月内中的一天(0-31)
  • %H 24小时制小时数(0-23)
  • %I 12小时制小时数(01-12)
  • %M 分钟数(00=59)
  • %S 秒(00-59)
  • %a 本地简化星期名称
  • %A 本地完整星期名称
  • %b 本地简化的月份名称
  • %B 本地完整的月份名称
  • %c 本地相应的日期表示和时间表示
  • %j 年内的一天(001-366)
  • %p 本地A.M.或P.M.的等价符
  • %U 一年中的星期数(00-53)星期天为星期的开始
  • %w 星期(0-6),星期天为星期的开始
  • %W 一年中的星期数(00-53)星期一为星期的开始
  • %x 本地相应的日期表示
  • %X 本地相应的时间表示
  • %Z 当前时区的名称
  • %% %号本身
import time

time_start = time.time() #开始计时

#要执行的代码,或函数
#要执行的代码,或函数

time_end = time.time() #结束计时

time_c= time_end - time_start #运行所花时间
print('time cost', time_c, 's')
# 获取当前时间
import time

localtime = time.localtime(time.time())
print("本地时间为 :", localtime)

>>> 本地时间为 : time.struct_time(tm_year=2016, tm_mon=4, tm_mday=7, tm_hour=10, tm_min=3, tm_sec=27, tm_wday=3, tm_yday=98, tm_isdst=0)
# 获取格式化的时间
import time

localtime = time.asctime( time.localtime(time.time()) ) # 可以根据需求选取各种格式,但是最简单的获取可读的时间模式的函数是asctime():
print("本地时间为 :", localtime)

>>> 本地时间为 : Thu Apr 7 10:05:21 2016
# 格式化日期
# 使用 time 模块的 strftime 方法来格式化日期
# time.strftime(format[, t])

import time

# 格式化成2016-03-20 11:45:39形式
print time.strftime("%Y-%m-%d %H:%M:%S", time.localtime())

# 格式化成Sat Mar 28 22:24:24 2016形式
print time.strftime("%a %b %d %H:%M:%S %Y", time.localtime())

# 将格式字符串转换为时间戳
a = "Sat Mar 28 22:24:24 2016"
print time.mktime(time.strptime(a,"%a %b %d %H:%M:%S %Y"))
序号 函数及描述
1 time.altzone 返回格林威治西部的夏令时地区的偏移秒数。如果该地区在格林威治东部会返回负值(如西欧,包括英国)。对夏令时启用地区才能使用。
2 time.asctime([tupletime]) 接受时间元组并返回一个可读的形式为”Tue Dec 11 18:07:14 2008”(2008年12月11日 周二18时07分14秒)的24个字符的字符串。
3 time.clock( )用以浮点数计算的秒数返回当前的CPU时间。用来衡量不同程序的耗时,比time.time()更有用。
4 [time.ctime([secs])作用相当于asctime(localtime(secs)),未给参数相当于asctime()
5 time.gmtime([secs])接收时间戳(1970纪元后经过的浮点秒数)并返回格林威治天文时间下的时间元组t。注:t.tm_isdst始终为0
6 time.localtime([secs])接收时间戳(1970纪元后经过的浮点秒数)并返回当地时间下的时间元组t(t.tm_isdst可取0或1,取决于当地当时是不是夏令时)。
7 time.mktime(tupletime)接受时间元组并返回时间戳(1970纪元后经过的浮点秒数)。
8 time.sleep(secs)推迟调用线程的运行,secs指秒数。
9 time.strftime(fmt[,tupletime]) 接收以时间元组,并返回以可读字符串表示的当地时间,格式由fmt决定。
10 time.strptime(str,fmt=’%a %b %d %H:%M:%S %Y’) 根据fmt的格式把一个时间字符串解析为时间元组。
11 time.time( )返回当前时间的时间戳(1970纪元后经过的浮点秒数)。
12 time.tzset()根据环境变量TZ重新初始化时间相关设置。

os模块

os(文件/目录方法)

import os

os.replace(file1,file2) #将file1重命名为file2,将其替代。
os.getcwd() # 返回当前工作目录
os.listdir(path) # 返回path指定的文件夹包含的文件或文件夹的名字的列表
os.mkdir(path) # 创建文件夹
os.path.abspath(path) # 返回绝对路径
os.path.basename(path) # 返回文件名
os.path.isfile(path) # 判断路径是否为文件
os.path.isdir(path) # 判断路径是否为

中场休息(二):自动收发邮件

  • 找到并学习发邮件的模块,给自己发一封一句话的简单邮件。
  • 给自己发一封有完整邮件头、完整正文内容的邮件
  • 群发完整邮件

检索到smtplib模块是用来发送邮件用的,email模块是用来构建邮件内容的。

smtplib模块

import smtplib

server = smtplib.SMTP() # 类的实例化
server.connect(host, port) #连接指定的服务器,host是指定连接的邮箱服务器,port即SMTP服务使用的端口号
server.login(username, password) #username:登录邮箱的用户名;password:授权码
server.sendmail(from_addr, to_addr, msg.as_string()) #from_addr:邮件发送地址,就是上面的username;to_addr:邮件收件人地址;msg.as_string():为一个字符串类型 ,as_string()是将发送的信息msg变为字符串类型
server.quit() #退出服务器,结束SMTP会话

email模块

  • MIMEText:内容形式为纯文本、HTML页面。

  • MIMElmage:内容形式为图片。

  • MIMEMultipart:多形式组合,可包含文本和附件。

每种形式的导入格式:

from email.mime.text import MIMEText
from email.mime.image import MIMEImage
from email.mime.multipart import MIMEMultipart

在vscode中按住ctrl同时点击mime,会看到一个名为init.py的空文件,这说明 email是其实是一个“包”

模块(module)一般是一个文件,而包(package)是一个目录,一个包中可以包含很多个模块,可以说包是“模块打包”组成的

这是因为Python中的包都必须默认包含一个init.py的文件

init.py控制着包的导入行为。假如这个文件为空,那么仅仅导入包的话,就什么都做不了。所以直接import email是行不通的。

所以,就需要使用到from … import …语句,从email包目录下的【某个文件】引入【需要的对象】。比如从email包下的text文件中引入MIMEText方法

from email.mime.text import MIMEText
# 引入email包中构建文本内容的方法

1.0发一封最简单的一句话文本邮件

MIMEText(msg,type,chartset)
# msg:文本内容,可自定义
# type:文本类型,默认为plain(纯文本)
# chartset:文本编码,中文为“utf-8”
# smtplib 用于邮件的发信动作
import smtplib
from email.mime.text import MIMEText
# email 用于构建邮件内容

# 发信方的信息:发信邮箱,QQ 邮箱授权码
from_addr = '[email protected]'
password = '授权码'

# 收信方邮箱
to_addr = '[email protected]'

# 发信服务器
smtp_server = 'smtp.qq.com'

# 邮箱正文内容,第一个参数为内容,第二个参数为格式(plain 为纯文本),第三个参数为编码
msg = MIMEText('send by python','plain','utf-8')

# 开启发信服务,这里使用的是加密传输
server = smtplib.SMTP_SSL(mtp_server)
server.connect(smtp_server,465)
# 登录发信邮箱
server.login(from_addr, password)
# 发送邮件
server.sendmail(from_addr, to_addr, msg.as_string())
# 关闭服务器
server.quit()

2.0发一封完整邮件

丰富邮件头

邮件头(header,没错它也叫header)是这一块区域,包括主题、发件人、收件人等信息:

from email.header import Header

msg['From'] = Header('[email protected]')
msg['To'] = Header('[email protected]')
msg['Subject'] = Header('python test')
# from发件人邮箱地址,to收件人邮箱地址,主题“python test”

丰富正文内容

text = '''罐头告诉鱼
这里很安全
没有鲨鱼
也没有渔网
'''
msg = MIMEText(text,'plain','utf-8')

成品

# smtplib 用于邮件的发信动作
import smtplib
# email 用于构建邮件内容
from email.mime.text import MIMEText
# 用于构建邮件头
from email.header import Header

# 发信方的信息:发信邮箱,QQ 邮箱授权码
from_addr = '[email protected]'
password = '授权码'

# 收信方邮箱
to_addr = '[email protected]'

# 发信服务器
smtp_server = 'smtp.qq.com'

# 正文信息
text = '''罐头告诉鱼
这里很安全
没有鲨鱼
也没有渔网
'''

# 邮箱正文内容,第一个参数为内容,第二个参数为格式(plain 为纯文本),第三个参数为编码
msg = MIMEText(text,'plain','utf-8')

# 邮件头信息
msg['From'] = Header('以西')
msg['To'] = Header(to_addr)
msg['Subject'] = Header('test')

# 开启发信服务,这里使用的是加密传输
server = smtplib.SMTP_SSL(smtp_server)
server.connect(smtp_server,465)
# 登录发信邮箱
server.login(from_addr, password)
# 发送邮件
server.sendmail(from_addr, to_addr, msg.as_string())
# 关闭服务器
server.quit()

3.0群发邮件

设置列表形式的变量

将收件人信箱的变量设置成一个可以装多个内容的列表:

to_addrs = ['[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需要注意的是,to_addrs变量也将作为参数被传入Header表头方法中:

msg['To'] = Header(to_addrs)

Header接受的第一个参数的数据类型必须要是字符串或者字节,列表不能解码。

此时可以利用join函数来组合成字符串

msg['to'] = Header(",".join(to_addrs))

join( )函数

'sep'.join(seq)

  • 参数说明:
  • sep:分隔符。可以为空
  • seq:要连接的元素序列、字符串、元组、字典
  • 上面的语法即:以sep作为分隔符,将seq所有的元素合并成一个新的字符串
  • 返回值:返回一个以分隔符sep连接各个元素后生成的字符串

用while循环

采用询问“是否继续输入邮箱地址”的方式,并用while循环来实现多个收件人的功能

由于要存储输入的内容,供发邮件的时候使用。所以需要定义一个空列表to_addrs,用来存放收件人邮箱地址。输入邮箱地址的时候,地址会被追加写进列表。

to_addrs = []
while True:
a=input('请输入收件人邮箱:')
#输入收件人邮箱
to_addrs.append(a)
#写入列表
b=input('是否继续输入,n退出,任意键继续:')
#询问是否继续输入
if b == 'n':
break

调用csv模块

  • 引入csv模块
  • 提供需要写入csv文件的数据
  • 建文件并写入
import csv
#引用csv模块。

data = [['以西', '[email protected]'],['yixi', '[email protected]']]
#待写入csv文件的内容

with open('to_addrs.csv', 'w', newline='') as f:
writer = csv.writer(f)
for row in data:
writer.writerow(row)
import smtplib
# smtplib 用于邮件的发信动作
from email.mime.text import MIMEText
# email 用于构建邮件内容
from email.header import Header
# 用于构建邮件头
import csv
# 引用csv模块,用于读取邮箱信息

# 发信方的信息:发信邮箱,QQ邮箱授权码
# 方便起见,你也可以直接赋值
from_addr = input('请输入登录邮箱:')
password = input('请输入邮箱授权码:')

# 发信服务器
smtp_server = 'smtp.qq.com'

# 邮件内容
text='''罐头告诉鱼
这里很安全
没有鲨鱼
也没有渔网
'''

# 待写入csv文件的收件人数据:人名+邮箱
# 记得替换成你要发送的名字和邮箱
data = [['以西', '[email protected]'],['yixi', '[email protected]']]

# 写入收件人数据
with open('to_addrs.csv', 'w', newline='') as f:
writer = csv.writer(f)
for row in data:
writer.writerow(row)

# 读取收件人数据,并启动写信和发信流程
with open('to_addrs.csv', 'r') as f:
reader = csv.reader(f)
for row in reader:
to_addrs=row[1]
msg = MIMEText(text,'plain','utf-8')
msg['From'] = Header(from_addr)
msg['To'] = Header(to_addrs)
msg['Subject'] = Header('python test')
server = smtplib.SMTP_SSL()
server.connect(smtp_server,465)
server.login(from_addr, password)
server.sendmail(from_addr, to_addrs, msg.as_string())

# 关闭服务器
server.quit()

产品思维

  • 产品:为人服务的程序
  • 思维:设计产品的思考方式

了解需求,制作流程图

  • 顺序结构
  • 条件结构
  • 循环结构

需求:

  • 类型一:代替重复性劳动
  • 类型二:制作工具解决问题

总结

到这里py基础语法整个框架体系部分零零散散学的差不多了

同时也把曾经立下的flag给拔了

语法学会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如何用这些代码来创造价值